搜尋此網誌

2013年5月28日

War Of The Worlds/世界大戰


War Of The Worlds/世界大戰

Music Composed and Conducted by John Williams

2005 Decca Records






  因為電影視效技術的進步,這些年來地球已經被外星人糟踏了好幾次,相信未來一定還會有更嚴重的事要發生。<世界大戰>在這類電影中,使用了一個最為古典,或者說,最為經典的故事,這個故事在現代看來是否不合理或者過時,在影評或觀眾間曾有不少爭論。我一直覺得我在網路上寫過對這部電影或這張原聲帶的看法,只是把網站更新成部落格時,卻找不到這些內容。但又很意外的,我在網路上看到自己曾寫過的一小段評論,被某位朋友擷錄了下來,還有註明出處,這也使得我可以找回這段文字,我十分感謝,也覺得很幸運。我其實不很記得我在什麼情形下寫了那些話,當時可能是在回覆某些電影討論 ,這些討論大概就是在批評這個故事或這個電影。

  <世界大戰>集科幻動作與戰爭災難片型於一體,但我們不難看出導演史匹伯偏重於後者,傾向把焦點放在人性面臨威脅恐懼與生死存亡時,會如何反應與選擇,在這方面,我不完全認同電影裏的安排,比如中邪般死要從軍的兒子,早熟又歇斯底里的小孩,或者怎麼演也不像窩囊俗子的阿湯哥。但另一方面,我很欣賞史匹伯忠於原著,也十分純熟穩健的,將這個經典科幻故事裏,那種格局很大器的生物觀表現出來,這是原著小說最有價值的部份,我當時寫的那些話主要在說,這部電影是有不少問題,但我不覺得這個故事的本質有什麼問題,事實上,在現今與過去的科幻電影或科幻故事中,很多根本都還談不上可以提出類似這樣宏觀的思考,關於這些部份,我就將它們放在附錄裏,不再重覆了,我還是要回到正題,也就是這部John Williams的配樂上來。

  John Williams為史匹伯的電影配樂,向來萬無一失,我不確定是不是所有人都合適在電影外聽<世界大戰>的配樂,但我會鄭重推薦大家在電影裏好好聽這部配樂,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將當中的手法與其他類似的電影相比,如<ID4>或<2012>一類,就更可以看出John Williams與史匹伯在影音處理上的精緻之處。

  這是一部有不少大型災難動作場面的電影,我們就先來看看這方面的描寫,John Williams使用沈凝的定音鼓,厚重的銅管,以及帶機械節律的絃樂,堆砌出陰暗冰冷的聲音效果,有一種低迷進逼的壓力,但沒有張牙舞爪的殺氣,外星機械的屠殺是在一種冷峻機動的氛圍中進行,John Williams的管絃語法十分原創,綿密緊湊而富有結構趣味,這些外星攻擊的描寫沒有絲毫煽情語法,而且是幾乎不帶感情,沒有被害者的悲鳴,加害者也連"侵略"的感情都沒有,只有一種機械式的動作感,這是John Williams在這部電影中,描寫外星人以及外星人如何看待人類的風格,人類實在渺小到像被沒有感覺的機械清除的小蟲.

  音樂風格的確立以外,如何使用這些音樂也很重要,John Williams在70年代處理災難片早已駕輕就熟,他不會跟著災難畫面興風作浪,因為這類場面會使用許多音效,在<世界大戰>裏,這些外星機械還會發出各種奇異震撼的聲音,這些災變音效其實是觀眾對影像上的災難能不能身歷其境的要素,John Williams在配樂時會避免和這些聲音攪和不清,他不只寫搭配影像和情緒的音樂,他的音樂也搭配音效起落,比如The Intersection Scene,外星機械破土而出或大鳴大放之時,音效十分特別卻也震耳欲聾,John Williams的配樂不會與之互別苗頭,反而悄悄淡出,順著音效呼嘯過後,配樂再隨著機械的運轉攻擊開始節節迫近.另一段我個人非常欣賞的動作場景與配樂是Escape From The City,在這場描寫主角一家人駕車逃離的戲裏,有高架橋崩坍的驚險場面,有在車陣中飛馳的速度感,史匹伯還刻意選擇一鏡到底的連續拍法,這個長鏡頭還繞著車子360度轉了兩圈,並且在這個長鏡頭中,以一連串的對白,交待了主角一家人的性格關係,以及他們對事件的推想.這個畫面技巧性很高,動作感很流暢,人物的台詞很多,情緒起伏很大,John Williams設計了一連串別緻的和弦與節奏來表現飛車疾駛的速度感,同時音樂的力道跟著畫面的轉動,對白的進行,人物的反應,時高時低,時進時出,類似的場面在其他電影裏,常常是音效已經搞得山崩地裂,演員又大呼小叫,音樂也跟著呼天搶地,聲音感受搞得非常"災難",反觀<世界大戰>裏這種構思精緻又影樂一體的表現,才真正驗證了導演與配樂家的實力與合作默契.

  Probing The Basement也是一段應該好好在電影中體驗的音樂,這段音樂描寫外星生物潛入主角藏身處搜索,時而陰沈緊繃,時而威脅顫慄,John Williams的管絃語言細膩多變,不溫不火,既描寫外星生物的詭異形像與動態,也呈現主角的緊張情緒.我也特別欣賞小女孩在暖陽飛絮,波光瀲灩間驚見浮屍的The Confrontation With Ogilvy,絃樂陰柔詭異,成就了電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John Williams也使用一些類似他在<第三類接觸>中的邪異人聲,來描繪人類面對外星生物的恐懼。
  
  這部配樂中描寫人類情感的篇章,使用絃樂以深沈蒼涼的音色,直接跟著電影中的傍偟失落,無助悲哀而起伏,如 Reaching The Country,Ray And Rachel,Refugee Status等,當中的音樂語法與John Williams同期的<星際大戰:西斯大帝的復仇>還有不少異曲同工之處。在父親為顧全大局殺人之際,音樂的靜默則令情境更沈重,John Williams的做法再次突顯了好的配樂家明白,什麼時候電影需要有配樂,和什麼時候電影不該有配樂一樣重要。The Separation Of The Family與The Reunion等曲目中,John Wiliams呈現了一個旋律比較完整具體的抒情主題,來描寫故事主角的分離與重聚,跳脫了弦樂風格的淒測感,它的法國號宽厚卻悲涼,鋼琴演奏則輕描淡寫的讓音符飄零滑落,終於浩劫餘生卻人事已非,縱使百感交集卻無言以對。

  這幾年下來,像<世界大戰>這類題材的電影很多,但也只有John Williams能讓配樂呈現這等風采,沒有一窩蜂灑狗血式的驚心動魄或悲壯豪情,卻能讓無情冰冷的侵略,絕處求生的偟恐,僥倖存活的唏噓,一一精準到位,而在電影中,John Williams如何配樂,比在原聲帶裏的音樂,更見大師功力。


****

By Loyalwise Ye 2013/5/28 


附錄:不知何時寫的,修改於2013/5/28

洛伊想先來談談這個故事,我想大多數的人都同意這是一部很刺激的片子,但也有很多人對結局人類突然反敗為勝(這句話引用報上的評論)感到怪異,但洛伊想說的是,這部電影完全沒有告訴你人類突然反敗為勝,實際上人類從頭到尾都全無招架之力,阻止外星人的是地球上的另一個族群,細菌,而且,也不是突然,外星人從登上地球那一刻就被感染了,只是因為潛伏期尚未發病,還能在地球上逛個幾天,如果看完這部電影還要說人類突然反敗為勝,重新回到以人類為中心的思考圈圈,那這部電影就有點白看了。

第二個問題:
這個故事怎麼會叫做The War of The Worlds?不過就是外星人屠殺地球人,怎麼會是Worlds?同樣的,我們要跳出人類為中心的世界,那時你就會發現,戰爭不只存在人類和外星人之間,也存在外星人和細菌之間,甚至幾千萬年以來,存在人類和細菌之間,在這幾千萬年的戰爭中,彼此互有重大傷亡,但巧妙達到了一個暫時的平衡,不確定能維持多久,這是原作者所謂上帝的智慧,外星人和某種細菌首度交手就死得一塌糊塗,跟人類碰上外星人時沒什麼兩樣,一物剋一物的道理,也是上帝的智慧,在原作者心目中,這就是War of The Worlds。

第三個問題:
外星人為什麼無緣無故跑來地球亂搞一通?所有的批評中,洛伊個人以這類的批評最無法了解,我還一直以為沒有描寫外星人的目的,其實就是這個故事最大的優點,因為外星人的目的可能是我們完全無法了解的,包括外星人的行為,到底是不是在惡意侵略地球?我舉個例子,比如農夫要開墾一片土地,他會怎麼做?他會整地,殺蟲,除草,然後甚至也用這些砍下來的植物燒成草灰來施肥,以求種出一片金黃色的美麗果實,在他的心中,只是要一片豐盛的作物,並不是心存仇恨的想要把雜草小蟲虐殺消滅,你也可以想像這個故事裏的外星人只是在做這樣的事,而他們種的作物是紅色的,被屠殺的小蟲小草,也就是人類,覺得被大舉入侵,但來犯的外星人,卻可能只是操作著高科技農耕器具的農夫,連武裝軍隊都不是!當然,這只是推論之一。有時科幻故事中,並不一定要推論外來文明的動機,暗示性的聯想手法反而較為大器,不會限縮想像,比如劇情裡面從來沒有告訴你外星文明到底拿人類在做什麼實驗,但觀眾可以有非常多的想像。基本上,空有想像空間但缺乏辨證邏輯的科幻故事很空洞,不合邏輯的科幻故事很愚蠢,想像空間狹縮的科幻故事則很無趣。重點是在<世界大戰>裏的這種留白,完全不影響這部電影最努力表達的事,那就是人面對這種處境時的反應,也就是所謂『人性』。

第四個問題:
那些紅色的蔓藤類(所謂的紅草)是什麼東東?拍這種東西做什麼?其實這是史蒂芬史匹柏的版本和過去所有版本最大的不同,但是洛伊覺得很有意思;首先這個安排塑造的視覺景觀很特別,再來,這個設計比過去任何一個版本都更強調也更震撼的指出,外星人對地球的改變,或者說侵略,是全面的,不是侷限於人類的世界,也不只針對人類,這個事件會改變整個地球,不是只有把人類殺光光,或是把人類的建築物夷為平地這麼簡單的事,而是整個地球都將受到影響,地球上的其他物種也會受到侵犯或者改變,甚至對此有了反應,或者稱之為"反擊"。

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大戰>在科幻小說這個領域仍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只是因為它的時間很古老,而是因為它的觀點領先時代,它那種超脫人本的宏觀視野,即使今日看來很多科幻作品仍難以望其項背,人在面對外星人時,其地位和地球上其他生物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表現得更脆弱,而以宇宙的觀點來看時,外星人也未必比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強勢,人類在外星人造成的災難中驚慌失措,覺得世界末日彷彿即將來臨,但最後,卻為自己都不自覺的盟友所拯救,人類以為地球只有人類,人類的文明完了,地球就完了,最後,作者用了很反高潮的技巧告訴你,人類不過是這場以細菌和外星人為主角的大戰中的配角,這回人類僥倖逃過一劫,下回如何不知道,但人類也許該回頭看看自己的渺小,也許有一天人類的文明真的會毀滅,但世界會換個樣子繼續進展下去,這是很經典的結局,我覺得,還是維持它這樣吧。


 收錄曲目:

 01. Prologue
 02. The Ferry Scene
 03. Reaching The Country
 04. The Intersection Scene
 05. Ray And Rachel
 06. Escape From The City
 07. Probing The Basement
 08. Refugee Status
 09. The Attack On The Car
 10. The Separation Of The Family
 11. The Confrontation With Ogilvy
 12. The Return To Boston
 13. Escape From The Basket
 14. The Reunion
 15. Epilogu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