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5月20日

Patton.Tora!Tora!Tora!/巴頓將軍.虎!虎!虎!

Patton.Tora!Tora!Tora!

巴頓將軍.虎!虎!虎!

Music Composed and Conducted By Jerry Goldsmith

1970 Varese Sarabande Released in 1997





  <搶救雷恩大兵>與<紅色警戒>在去年再次掀起戰爭電影的風潮,而在電影音樂上,威廉斯和季默也為戰爭電影音樂帶來全新的感受,既然這樣的電影音樂是”新”的,那麼過去的戰爭電影音樂又是什麼樣的面貌呢?我想一定有很多人腦中已經浮現<桂河大橋>那樣的進行曲了,的確,軍樂與各式各樣的進行曲在七十代以前的戰爭電影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為”榮耀與使命”仍是當代戰爭電影中的重要主題,而接下來的戰爭電影(特別是越戰電影),音樂就要來的陰沈晦暗的多(比較接近<紅色警戒>的氣質),因為反戰的意識和批判的色彩強烈了起來,簡單的說,”榮耀”與”批判”是過去戰爭電影音樂最常見的主題(我想這也是我鍾愛<搶救雷恩大兵>的原因,因為基本上威廉斯呈現了不同的觀點),雖然回顧過去的戰爭電影,會發現有許多共通或雷同的特質,但的確留下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樂章,最令人懷念的曲式無疑是進行曲,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傑瑞.哥德斯密1970年的<巴頓將軍>.

  基本上<巴頓將軍>中的主題進行曲,是哥德斯密寫過最精彩的主題之一,也是本片配樂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但<巴頓將軍>配樂的深度不僅於此,我想這是因為<巴頓將軍>本身也是一部與眾不同的戰爭電影,1997年<巴頓將軍>的電影配樂重新發行,Sarabande邀請哥德斯密親自指揮演出這張新版電影原聲帶,同時在這張原聲帶中,也收錄了哥德斯密在1970年的另一部電影音樂代表作<虎!虎!虎!>,這兩部同一年推出的戰爭電影,同樣皆以二次大戰為背景,不過兩者的氣質有很大的差別,哥德斯密的音樂詮釋也大異其趣,因此同時收錄在這張電影原聲帶中,豐富了整張作品的特色.

  <巴頓將軍>由法蘭克林.雪夫納(Franklin J Schaffner)執導,編劇是後來執導<教父>的法蘭西斯.柯波拉,在當屆金像獎中,囊括最佳影片,導演,編劇與男主角等七項大獎,雖然在得獎的項目和數目上沒有破紀錄,不過男主角喬治.史考特倒是創下了拒領金像獎的紀錄.雪夫納於1989年過世,是6,70年代的重要導演,與傑瑞.哥德斯密的合作十分密切,一如希區考克和伯納赫曼,雪夫納和哥德斯密曾被視作早期導演與配樂家的重要組合,曾合作過<巴頓將軍>,<浩劫餘生>,<惡魔島>,<巴西來的男孩>等知名作品.<巴頓將軍>雖是1970年的戰爭電影,但感覺上與當代的戰爭電影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它是一部以二次大戰為背景的人物傳記,它的戰爭場面雖然浩大,但在三個小時的片長中並沒有佔很大的比例,反而在巴頓的塑造和刻劃上,複雜且迷人,不論編導演都有十分精彩的表現,可以說是首開文藝戰爭電影先河的代表作.

  哥德斯密在這部三個小時的電影中,只寫了三十分鐘左右的配樂,因為他意識到這部電影不需要太多的音樂,音樂的表現重點放在巴頓的描繪上,他為巴頓將軍寫了一個相當精彩的進行曲(Main Title),襯托巴頓將軍身分的同時,也具體呈現了巴頓嚮往彪功的雄心,這首作品完全是英姿勃發,豪放震撼的軍號樂,是哥德斯密寫過好的主題之一.

  雖然電影以巴頓聲勢浩大的進行曲作為開場,但畫面中卻是蒼涼的戰野,而且前半部配樂實際上是偏向深沈潛思的作品.在<帝國大反擊>中,尤達告訴路克,戰爭不會使人”偉大”,不過巴頓顯然不是這麼想的,出身軍人世家的巴頓,一心嚮往在戰場上揚名立萬,名垂青史,從電影一開場,巴頓站在巨幅星條旗下,意氣風發的一席演說,就可以感受到巴頓真心相信,唯有在戰爭中才能展現人性的勇氣與情操,不過別以為在電影中的巴頓是窮兵黷武,唯恐天下不亂之徒,相對於巴頓粗獷豪爽的作風,他對戰爭的嚮往反而富有一股深刻的哲理,甚至是詩意,他在千年歷史的古戰場上,和屬下間一席借古喻今的談話,不僅展現了他出色的文學與歷史涵養,同時也點明了巴頓獨有的宿命觀點,巴頓對戰爭有著特殊的感情和壯志,彷彿和這些古老戰場上的戰魂是相通的,站在二千年前的戰場上,他告訴屬下,他仿佛曾經歷過二千年前的輝煌戰事,現在,是另一個風雲際會的戰爭時代,他又回來了.他真心相信自己是為戰爭而生的,一如那些在歷史上立下豐功偉業的千古名將,他也會在歷史上寫下他的章節,所以巴頓不僅對軍人的榮譽,勇氣與情操,有著崇高的敬意(如對負傷的士兵,陣亡的下屬,巴頓都流露出真情至性的尊崇),同時你也可以說,他是真心的喜愛戰爭.

  哥德斯密在音樂中,寫了一組三連音,有如迴音般的樂句,來作為巴頓這種宿命的,懷古的戰爭情結的主題,這個主題用來描寫古老戰場帶給巴頓的思緒(The Battle Ground),或者是描繪巴頓在軍人的墓園(The Cemetery),陣亡屬下的葬禮中(The Funeral)的情景,平穩深沈的緩慢打擊中,幽幽迴盪著三連音的樂句,是一個感覺十分深沈悠遠的主題,而The First Battle中,則將這個三連音的主題和代表巴頓信仰的宗教主題,結合成巴頓備戰時的音樂,同樣也是沈穩莊重的風格,這一戰對巴頓而言意義非凡,因為對手正是德國大將隆美爾.也因為在前半部電影原聲帶中,代表命運的三連音主題,與宗教信仰的這兩個主題是音樂上的主軸,這使的前半張作品十分沈靜幽遠,帶有一種古老遙遠的深邃思緒,這些音樂成功的表現出巴頓眼中的軍人情操,是充滿了高貴的人格與無懼的勇氣的,一如古老詩歌文學中歌頌的戰神風範.

  Hospital這段音樂原本是用來描寫巴頓在醫院中毆打士兵的這場戲的,哥德斯密使用三連音的主題作為開場,表現巴頓對負傷士兵的尊重,不過巴頓後來卻毆打了一名因壓力過大,情緒失控而留在醫院休養的士兵,理由是巴頓覺得這樣的士兵有辱軍職,不配和其他因責任與使命而負傷的弟兄待在一起,巴頓真心看不起這樣的軍人,而將這名士兵驅離,這樣的舉動後來也在國內引起輿論反彈,而成為巴頓昇遷的阻力,在這段音樂中,哥德斯密以三連音的主題做為主軸,鋪陳了一段輕柔卻極富感情的旋律,感覺類似威廉斯在<搶救雷恩大兵>中的表現,目的是試圖以帶有同情色彩的音樂,來反差巴頓魯莽的行為,哥德斯密回憶時說,當時導演法蘭克林原本是不希望這段戲有任何音樂的,但是法蘭克林就是那種不會拒絕別人的人,特別是當別人為了他的電影盡心盡力創作了東西時,所以法蘭克林反覆的去思考這段音樂的效果,就這樣耗了一天,試圖去找出保留這段音樂的理由,到後來反而是哥德斯密自己向法蘭克林說,還是算了,這段音樂的確是不配.所以這段音樂並沒有使用在電影中,原因是實在和電影不搭調,而且哥德斯密的音樂的確太煽情了,反而會誤導觀眾覺得巴頓的行為是正確的.

  前半部配樂的感覺,除了一開場的進行曲之外,其實並不像七十年代的戰爭電影,反而更接近<搶救雷恩大兵>的質感,不過在色調上要來的比較黑暗,同時也深沈許多,但後半段的電影原聲帶開始出現不同的表現,巴頓將軍進行曲的氣勢全面的發揮起來,三連音的主題依然迴盪在浩大的進行曲中,詮釋出巴頓戰功的輝煌時刻.而且除了巴頓的進行曲之外,哥德斯密也為巴頓的對手德軍,寫了一首進行曲作為主題(German March),不過這並不是一部<星際大戰>那樣的電影,因此德軍的主題當然也不是像”帝國進行曲”那樣具有明顯的反派氣質,事實上德軍的進行曲仍是一首相當壯盛英氣的作品,而且它和巴頓的主題絕對是不相似的,不過它的確也會出現比較具有威脅性的變奏,如German Advance這段描寫德軍在惡劣的天候中的戰爭部署,聽起來就具有黑暗與侵略的質感.這張原聲帶的前半段雖是沈靜的作品,但後半段的原聲帶中,巴頓的主題和德軍的進行曲,時而各自獨立,時而糾結對峙,風格反而轉變的非常浩大震撼,在音樂上出現新的視野,因此後半部音樂比較接近樂迷所熟悉,或喜愛的哥德斯密音樂,壯麗而充滿豪情.

  整體說起來,這部電影配樂以軍樂的主題,和三連音小號的主題,以及代表巴頓信仰的宗教這三個不同的主題,呈現了巴頓這個角色的各個角度和特質,在影片一開場的Main Title即是結合了這三個主題而成,這三個主題可以各自發揮,卻又彼此交織,成功的以兼具了具象和抽象的手法,勾勒出巴頓的形象與內心世界,哥德斯密雖然沒有拿下金像獎,但手法的成熟與洗練仍不愧大師風采.

  在原聲帶中所收錄的另一部作品<虎!虎!虎!>,內容描寫扭轉二次大戰戰局的珍珠港事件,”虎虎虎”則是日軍當年發動攻擊的密碼,洛伊還記得這部電影是上軍訓課時看的,看完了還有教官的專業解說,告訴大家美軍是如何的鬆懈與一再疏忽,才造成珍珠港受襲時的重大損失,和<巴頓將軍>比較之下,<虎!虎!虎!>呈現了當代戰爭電影的典型,採取平鋪直述,忠實重現史實的敘事模式,幾乎像是明星演的紀錄片,而戰爭場面的浩大則展現了當代好萊塢製片驚人的動員力,在完全不仰賴電腦與特效之下,重現了當年珍珠港受襲時全無防備,任人宰割的慘痛災情,”成群”的戰艦飛機在銀幕上炸到翻天,即使是現在看還是十分壯觀.

  這也是一部很短的電影配樂,哥德斯密的音樂重點完全放在日軍描寫上,雖說日軍偷襲珍珠港挑起了二次大戰時的美日戰端,不過這部電影卻是一部美日合作的作品,當中有一半的製作人員是日本人,而且全片有一半說的是日文,哥德斯密以東洋色彩十分鮮明強烈的”管絃樂”,來表現日軍的運籌帷幄,雖說不脫將日軍描繪成帶侵犯與威脅質感的帝國形象,但哥德斯密對日本音樂的掌握,以及管絃樂揉合東洋風的手法,可說是精彩絕倫,也塑造出戰爭電影音樂中十分獨到的音樂型態.Main Title一開場的兩個主題樂句即展現了壓迫強悍的破題,打擊和管樂的手法呈現了哥德斯密在60,70年代的典型質感,而緊跟著以東洋色彩強烈的主題展現日軍的軍容,主旋律日本風十足,而管絃編曲沈重而壯大,日本軍國主義的黷武形象表現的十分傳神霸氣.而Pre-Filght和On The Way則是非常出色的哥德斯密式動作音樂,當然這些樂曲中也散發著一股另類的東洋風.至於Imperial Palace則是質感黑暗陰沈的作品,打擊,木管和撥絃的手法都十足的日式,終曲End Title音樂再回到日本的主題旋律,雖然日軍襲擊珍珠港大獲全勝,但編曲相較於開場時的Main Title,反而多了一份隱憂的味道,因為影片在三本五十六的一段話上淡出:我們所做的一切,只怕喚醒了一個沈睡的巨人,加強了他反擊的決心,戰爭,才剛剛開始.

  比起<巴頓將軍>中的表現手法,哥德斯密對日軍的描寫要來的陰沈黑暗的多,而且採取了地域色彩十分強烈的”日式管絃樂”,取代一般戰爭電影中的西方軍樂,因此即使是對日軍壯盛軍容的描寫,也感受不到任何明亮光輝的質感,反而是一種強悍的壓迫色彩,而且帶有深沈的陰謀氣質,或許這樣的音樂突顯出十分明顯的刻板印象,但哥德斯密結合日本音樂和管絃編曲的手法的確有令人驚艷的水準,這樣的描寫手法,也是許多當代戰爭電影音樂中,典型的日本軍國形象.

  整體說來,97年這張重新演出,結合了<巴頓將軍>與<虎!虎!虎!>的電影原聲帶,不僅音樂精彩,演出精湛,錄音出色,而且還一次收錄了兩部風格各異,哥德斯密的完整配樂,可以說是Sarabande近來發行的一系列重新演出的經典電影音樂中(如<超人>,<似曾相識>,<遠離非洲>,<驚魂記>等),最值得一買的作品之一了,當然,像我這麼貪心的樂迷,還是會有些得寸進尺的覺得,這張專輯如果能再加上哥德斯密另一部同型二次大戰電影配樂<麥克阿瑟>,就更完美了.

*****

By Loyalwise Ye 1999/6/4


收錄曲目:

01. Patton: Main Title
02. Patton: The Battle Ground
03. Patton: The Cemetery 
04. Patton: The First Battle
05. Patton: The Funeral 
06. Patton: The Hospital 
07. Patton: No Assignment
08. Patton: German March 
09. Patton: Entr'Acte 
10. Patton: Attack 
11. Patton: German Advance 
12. Patton: An Eloquent Man 
13. Patton: The Pay-Off
14. Patton: End Title
15. Tora! Tora! Tora!: Main Title
16. Tora! Tora! Tora!: Pre-Flight 
17. Tora! Tora! Tora!: On The Way 
18. Tora! Tora! Tora!: Imperial Palace 
19. Tora! Tora! Tora!: End Tit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